畢業半年多了,
以前覺得能念到博士的人, .. 很厲害,
等到自己真的拿到了,
才知道,
學術研究的這一條路,
是一條永無止盡的漫漫長路...
沒畢業時,
工作時,把自己想成是個技術員,
不需要太去思考別人研究怎麼作,
反正作的,
是老闆的東西,
自己的東西,
只有論文...
畢了業,
發現不再能把自己的角色侷限在trainee上,
開始要學會作,"Independent researcher".
說來容易,
但,連第一篇first paper 都難產很久,
還出不來..
而在過程中,
也不斷的反思,
到底自己的model有沒有問題,
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作,
寫成paper時,
怎麼樣才能讓story完整,
怎麼樣才是能有貢獻的文章,
在台灣,只要是在台灣沒人作的,
你都可以作,
但在美國,
每一個field想要找到沒人作的,
還真的很難,
還有的是研究深度的問題,
怎麼樣在別人既有的研究之上,
找到更新,更有意義的東西去作,
更是一種challenge..
從U of C 挖角,
整整一年半,
老闆終於拿到U of Chicago 正式的 Tenure offer..
這也意味著自己也將離開休士頓,
暫時離開和老公朝夕相處的生活,
跟著老闆往前衝,
在這裡的工作及生活,
不是不好,
但似乎是太安逸了,
而在現行的工作結構下,
很難有機會讓自己往Independent Researcher的路走,
就是, 沒時間..
所有工作時間,
都貢獻在臨床PI的研究上,
雖然second author paper來的容易..
但.. 總是一個工具人,
畢竟不是我想要的...
老闆給我很好的offer,
薪水,工作內容, 以及U of C 這麼好的學術研究殿堂..
但,要割捨, 就是和老公朝夕相處的生活,
是會很不適應,
但,還是要作選擇,
總是要有所犧牲..
這一陣子總覺壓力很大,
工作,自己的career 兩頭忙,
白天工作,晚上回家還跑資料,寫自己的abstract..
希望換了工作後,
可以把兩件事併成一件事...
但, 不論如何,
這段期間的工作經驗,
也不能算是沒有收獲的,
從臨床PI那兒,
還是學了很多臨床癌症研究的觀點..
以及一些疾病碼coding 的方式..
也許, 自己就是勞碌命吧!..
換了工作, 換了career 還是一樣的忙碌..
個性使然,
也沒辦法囉!!